古汉语

古汉语:古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汉语与文言文有所不同,但它们的表达方式都有其独特之处。

中国有四五千年文明史,汉字汉语的发端也应差不多。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一种类似国语的雅言——孔夫子教学的语言。雅言其实就是文言,依文读字,是一种完全来自文字的语言,和日常使用的方言是两码事。雅言基本以西周首都镐京地区的语音为根据。

秦始皇统一中国,提出要“书同文、车同轨”,却没有提出要“语同音”。到了西汉,虽然都城仍在咸阳,但跟随刘邦过来的来自中原地区的外来人口成了首都居民的主体,从而给关中语音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改变。东汉定都洛阳后,河洛语取得了国语的地位。

西晋的覆亡,永嘉丧乱,天马渡江,造成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民族迁徙,从而造成了汉族文化中心的南移。东晋定都建康(南京),从而使河洛口音和吴侬软语被结合进新的国语里。《切韵》一书的问世,为汉语发音的标准化奠定了切实的基础,而《切韵》的基本发音标准乃是建康话,这足以证明汉文化的正宗已经转移到了南方。《切韵》是一项开拓性的工程,唐人编制的《唐韵》和宋人编制的《广韵》都只是对《切韵》的增补,并无根本变化。盛唐的首都在长安,但长安话未能取代《唐韵》读音的权威地位,后者被称为“官话”。

北宋的国语和唐代相差无几,只是首都开封的流行口音与韵语的差别更大。但是,宋室南迁后,首都落在了吴语区的临安(杭州),从而在江浙这个南方的精华之区,造就了吴语的独特地位。

蒙元帝国的建立,使北方的汉语变得十分混乱。元政府以大都(北京)话为基础,编制了《中原音韵》,借以取代原来的《广韵》,作为汉语的标准音。大都话中掺杂了许多蒙古语的特点,特别是发音,实际上是一种“蒙古式汉语”,特别是将入声分派到其他三声。在继承传统汉语音韵结构上,北方话声母结构迥异于古汉语,无入声、无浊音,导致北方话总体以高音为主,音感清轻高扬。吴、闽、粤等方言成了古汉语的孑遗,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认为广东话是唐代国语,闽南话是宋代国语。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xuanba.net.cn/zhishi/466.html

诗文

词句

诗人

成语

Copyright © 2012-2023 选吧古诗文言文网站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3037471号 问题反馈邮箱:czisw2@163.com